您现在所在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新闻中心

News

厦门的婚嫁风俗变化有多大,你知道吗?

2024-06-22 00:27:16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1. 父母之命、媒人之言

据史料记载,厦门婚姻“先由媒人介绍”,《厦门市志》也记载:“凡男女欲成婚,先听媒人提亲,后订婚书。”

在古代,自由恋爱被认为是大逆不道,“父母国人皆不齿”。所以有句谚语说:“天上无云不下雨,地上无媒不成婚”。所以,在古代,媒人并不是一个你敢随便得罪的职业,因为她可能会胡编乱造你的婚事,也可能毁掉一桩好姻缘。

1949年以后,社会大力提倡移风易俗,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,社会生活的丰富,人际交往的广泛,青年男女相识的机会增多,恋爱、婚姻自由成为一种潮流。

当然,古人撮合门下之事也不是随便的,撮合门下的基本条件是年龄相仿,财运相近,两家人的地位和财富不能相差太大,对男方的家世和财富要求特别高。

现在更发达了,年轻人可以自己出去相亲、交朋友,只要对方长得顺眼,就可以好好认识对方。

2.媒人和配对星座

古时媒人一般会代男方到女方家提亲,女方父母若不反对,便会将女儿的生辰八字告知男方。

古代闽南地区婚姻最忌讳年龄超过原婚年龄六岁,认为六岁是“正相冲”,不宜成婚。福建历来有“老夫不娶幼妻”的说法,否则会招致舆论谴责或他人非议。

厦门民俗作文_厦门婚俗仪式_厦门婚礼习俗作文

在古代,女子若是出生在虎年的话,是很难嫁人的,尤其是出生在晚上的女子。

所以如果年龄和星座不适合的话,那就没有希望了。

但现在,只要有感觉,人品好,就会爱上!

3. 相亲

如果两个人的星座相配,那么接下来就是相亲了。虽然叫相亲,但并不是说年轻男女可以像现在这样聊天说话,但还是不能见面。一般都是女方父母和男方相亲。

古代福建民间少有此风俗,男女之间的相互了解,主要靠媒人之言,男方若想了解女方的情况,多用“偷看”的方法。偷看一般由父母或长辈进行,或在女方外出时偷偷跟踪、窥探;或隐瞒真实身份,以买猪、牛等为借口,到女方家中偷偷观察,拐弯抹角。

但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自己的女儿被别人看见,如果被发现偷看,女方会认为这是很丢脸的事,婚姻也有可能出现问题,甚至破裂。

为什么不让她们见见自己的女儿呢?因为在古代,女性地位较低,没有机会遇到同龄男性。如果男性看到女性不满意,后悔结婚,那么女性一般会被视为“不嫁”,以后很难再嫁人。

现在所谓的见父母,就是指当男女双方恋爱到了一定程度,准备结婚的时候,会安排对方见父母,让对方父母过来看望,或者安排双方父母一起见面。

厦门婚俗仪式_厦门民俗作文_厦门婚礼习俗作文

4. 确认婚姻

男女双方经过沟通了解,互相同意后,就会举行订婚仪式,订立婚约,确认婚姻。

订婚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:男方择日,送彩礼、定金、订婚书(或结婚证)到女方家,女方家收下彩礼,回赠彩礼和订婚书(或结婚证),两家互相收下彩礼和订婚书,以示信任,决定婚事。

古代厦门男方订婚所送的礼物有:礼饼、猪肉(或猪腿)、面(面)、糖、鸡、鸭、蛋、鱼、酒、干鲜果品、干鲜海产品,还有戒指、项链、衣物等。彩礼送到女方家后,厦门还有一种习俗叫“挂镯子”,其实就是未来的婆婆给女方戴一个镯子,表示姑娘订婚了。订婚当天,男方和女方往往要设宴款待亲朋好友,俗称“订婚酒”。参加者不需要送礼,即使送礼也比较简单,不分多少,所以有人把喝订婚酒称为“吃白酒”。

如今厦门很多订婚仪式都简化了,先送聘礼,一般新郎父母会去女家送些烟酒之类的礼物,讲究点的人家还会送些喜饼、猪蹄罐头,讲究点的人家还会送新娘一套新衣服、一双新鞋、一套金银玉器,讲究点的人家还会请近亲属来,在订婚前一起吃个饭。

5. 铺床礼

在厦门,婚礼日期一般与订婚同时确定,所以一般订婚后就开始筹备婚礼。

吉日到来,男方家和女方家写对联,贴双喜,点亮彩灯,挂上红红火火的彩饰,各家重新布置一番。男方家必须布置新房,已作为新房的房间严禁再使用。每件家具一经摆放就位,严禁随意更改。旧时,闽南地区人民十分重视“摆床”仪式。在厦门,“男方家摆新床,谓之摆床。摆床后,择一父母双双健在的男孩,与新郎同寝”(民国《厦门市志》卷二十《礼俗》)。摆床后,在婚礼结束前,任何人不得进入此房。

如今,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洞房,尤其是婚礼上的伴娘和伴郎。不过,在一些传统家庭或农村地区,仍然遵循这一习俗。

厦门民俗作文_厦门婚俗仪式_厦门婚礼习俗作文

6. 欢迎新娘

最后就是婚礼了,在古代,婚礼的礼仪是比较多的。

先说嫁妆,一般女子的嫁妆有很多种,光是生活用品就有箱柜桌椅凳、衣物布匹鞋袜被子盆桶等。

古时,男方出嫁前有催新娘妆的习俗。男方在婚礼前一天或婚礼当天早上,准备好礼物,随迎亲队伍送到女方家,催新娘出门,这叫“催新娘妆”。到迎亲时,新郎要亲自到女方家迎接新娘。

婚礼当天,新郎新娘要沐浴、整容、更衣,新娘在打扮上尤其要下功夫,新娘一般会请一位福寿双全的“吉利”老婆婆帮她梳头、扎发髻、插花,还要请一位经验丰富的“吉利人”帮她“刮脸”。

一切准备就绪后,新娘便要出门了。除了嫁妆,新娘还会有一对“引路鸡”(“guided chickens”)作为嫁妆。新娘离开的时间也需要考虑。在古代,婚礼必须在黄昏后甚至深夜举行。然而在现代,大多数人都改为在清晨或早上离开。

旧时新娘出嫁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花轿,偶尔也见到两人抬、八人抬的花轿,但多数是四人抬。这个习俗现在好像没有太大的变化,大多数人家出嫁时仍用四辆车来接新娘。新娘出门时,常随身带着一把纸折扇,多用于“避邪纳福”,也有其他特殊用途。在厦门,新娘离家远行后,必须把扇子留下,由娘家让一个小男孩接走。在闽南方言中,“扇”与“姓”同音,接扇子寓意女子出嫁后不改姓,感恩思念娘家。有的当地人还在花轿后面放一把小折扇,叫“放心扇”,以求娘家放心。

如今,这些繁琐的细节基本没有了,嫁妆倒是更“丰厚”了。不过,除了传统的生活用品外,彩礼盒底下通常还会放一些钱。很多嫁妆不是现金支付,而是以银行卡的形式。

说到嫁妆,不得不提泉州的豪门,除了银行卡,还有房车,新娘更是佩戴金饰。

以上就是厦门婚礼习俗的介绍,不管厦门婚礼习俗如何变化,不变的是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期待,当然当地的婚礼习俗还是要遵守的,即将结婚的厦门新人一定要注意这些习俗,长辈们对这些习俗尤其重视。

搜索